
宝宝经历了“二抬三翻七坐八爬”后终于迎来周岁走,但有的家长在欣喜的同时却发现自家宝宝走路外八字或踮脚尖,脑海里充斥着疑惑。
宝宝步行发育过程
宝宝能稳步走起来需要循序渐进,一般步行能力的发育过程是:13个月可以独走;15个月出现立位平衡、独走稳定;18个月,可以一只手扶着上楼梯;21个月,可以从蹲位到站位,从站位到蹲位;24个月,可以一级一级上楼梯,跨越障碍物;30个月,可以两脚交替上楼梯;36个月,可以从台阶上往下跳,两脚交换上下楼梯;42个月,可以骑三轮车、踢球;48个月,可以单足站立短暂,双足原地跳;54个月,运动能力更进步,可以单足站稳定;60个月,可以单足跳跃;66个月,可以提500克重物上下楼梯,进行跳绳等运动;72个月,可以闭眼单足站立。
学步车会影响宝宝正常走路
使用学步车会限制宝宝的自由探索,影响宝宝的脑发育,从而限制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延缓运动发育过程。并且,宝宝在学步车里走路时,不能体会到独立行走的感觉,甚至会有踮脚尖的异常姿势,会出现身体重心不稳,两腿迈不开的现象,结果适得其反。
正确训练宝宝走路的方式
在宝宝走路之前,要多锻炼爬行能力。爬行不仅能促进全身动作的协调发展,为直立行走打下基础,也能促进认知能力的发育。当宝宝爬得越来越溜时,就会试着拉着床围站起来。此时,家长要锻炼宝宝的立位平衡,让他熟悉站立的姿势。需要注意的是,扶站物不能太高,以防止宝宝足尖着地。
会站后可在室内光脚,这样有助于宝宝足底触觉神经的发育,促进感官和大脑建立联系。在户外活动,可穿上机能鞋,能更好地保护宝宝足踝,防止异常姿势的出现。
家长可用玩具吸引宝宝迈步,多鼓励和引导宝宝建立自信、克服恐惧。也可让宝宝用小椅子或者小推车推着走,起初宝宝迈步会很大,不太好控制方向,但只需多加练习,便熟能生巧。
(据《家庭医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