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兵团文学中女性形象的表现及意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 宋宛忆
  摘要:本文聚焦兵团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深入探讨这些女性形象的多元表现及其深刻意义。通过对《西上天山的女人》和《戈壁母亲》两部作品的细致剖析,展现兵团女性在垦荒劳作、家庭构建、文化交融等方面的形象特征,揭示这些形象所体现的兵团精神传承、性别平等推动以及多元文化促进等重要意义,彰显兵团文学中女性形象独特的文学与社会价值。
   关键词:兵团文学;女性形象;兵团精神;《西上天山的女人》;《戈壁母亲》
  一、引言
  兵团文学是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凭借其独特的地域与历史背景,塑造了众多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其中兵团女性形象尤为突出。《西上天山的女人》《戈壁母亲》两部作品,从不同视角展现了兵团女性在屯垦戍边伟大事业中的经历与成长。她们的形象不仅是兵团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兵团精神的承载者和传播者。
  二、兵团文学中女性形象的表现
  (一)垦荒战场上的无畏者:响应号召,奔赴边疆
  在《西上天山的女人》中,一群来自祖国各地的女性,怀着满腔热血响应号召,告别熟悉的家乡与亲人,毅然决然地踏上那辆开往未知边疆的列车。她们眼神中没有丝毫畏惧,只有对未来的憧憬和为祖国边疆建设贡献力量的坚定决心。
  1949—1950年,359旅等驻疆部队在新疆准噶尔戈壁、吐鲁番盆地、伊犁河谷及塔里木盆地等荒漠地区,响应新疆军区命令,进行开荒种地解决粮草难题。战士们虽远离家乡,却在荒原上开启了新的事业。与此同时,许多女性响应号召,放弃内地的安稳生活,加入边疆建设。她们在旅途中高唱革命歌曲,克服重重困难,展现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在《戈壁母亲》中,刘月季尽管婚姻受挫,仍带着孩子随部队前往新疆,全力支持兵团建设。她深知边疆建设的重要性,愿意在此重新开始,为新家园努力奋斗。这种在逆境中坚持理想、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精神,体现了兵团女性在追求理想上的高度一致性和坚定性。
  (二)家庭港湾的守护者:默默付出,担当重任
  在《戈壁母亲》中,刘月季作为单亲母亲,展现出伟大的母爱和宽容大度。面对丈夫的离开,她没有抱怨和仇恨,而是独自承担起抚养孩子的重任。她日夜操劳,为孩子们缝补衣裳、做饭洗衣,用自己的爱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家。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她不仅给予物质保障,更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价值观。当孩子们面临困难和选择时,她总是以自己的智慧和经验给予正确引导,成为孩子们坚强的后盾。
  在《西上天山的女人》中,许多女性在边疆组建了家庭。她们在家庭中既要承担妻子的责任,照顾丈夫的生活起居,又要兼顾母亲的角色,养育子女。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她们努力维持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当丈夫外出执行任务或参与劳动时,她们独自挑起家庭重担,面对物资匮乏、疾病侵袭等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坚强应对,展现出兵团女性在家庭角色中的坚韧与担当。
   三、兵团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意义
  (一)兵团精神的生动传承者
  兵团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无疑是兵团精神的生动传承者。她们在垦荒劳作中展现出的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品质,与兵团精神中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高度契合。这些女性远离家乡、告别亲人,毅然投身于祖国边疆的建设事业,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这片土地。在艰苦的环境中,她们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创新,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通过《西上天山的女人》和《戈壁母亲》这两部作品,女性形象构成了兵团精神最具象的符号载体。她们以身体实践与情感劳动,将抽象的兵团精神转化为可感知的文化记忆。她们以身体为画布,以生命为笔墨,绘制出兵团精神的立体画卷。这种画卷既承载着屯垦戍边的集体记忆,也预示着文化传承的创新可能。
  (二)性别平等理念的有力推动者
  《西上天山的女人》《戈壁母亲》中的兵团女性形象,有力地展现了女性的强大力量。在传统观念中,某些高强度、高难度的劳动和社会建设任务往往被认为是男性的专属领域。然而,作品中的女性打破了这种性别刻板印象,在垦荒、修建水利设施等艰苦的体力劳动中表现出色,与男性并肩作战,甚至在一些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与智慧。她们在家庭与事业之间努力平衡,在情感与责任之间妥善抉择,充分证明了女性在社会各个层面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拥有无限的潜力、创造力和可能性。
  这些形象的存在,促使社会重新审视女性的地位和价值,打破了性别歧视的枷锁,为性别平等的社会进程注入了强大动力。她们激励着广大女性勇敢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积极参与社会各个层面的建设,在家庭和事业之间寻求平衡与发展,为推动性别平等的社会理念深入人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结语
  兵团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以其多维度的表现,在文学、历史和社会等多个层面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西上天山的女人》《戈壁母亲》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情节,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兵团女性形象。这些形象在理想追求、劳动实践、家庭角色以及精神传承等方面展现出丰富的内涵和卓越的品质。她们不仅是兵团历史的创造者和见证者,也是兵团精神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通过对这些形象的深入研究,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兵团女性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她们对于当代社会在弘扬精神文化、推动性别平等和促进多元文化交融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在未来的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中,我们应继续挖掘兵团女性形象的潜力,让其在新时代继续闪耀光芒,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添更加绚丽的色彩。
  参考文献:
  [1] 丰收.西上天山的女人[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2] 韩天航.戈壁母亲[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