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已超越传统纸上绘画范畴,转向对学生综合能力与艺术素养的培养。近年来,手工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地位逐渐提升,美术教育愈发重视将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折纸手工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本文聚焦折纸手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展开阐述。
关键词:小学美术;折纸手工
一、引言
折纸手工作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艺术形式,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广受欢迎。它通过折叠、剪裁、粘贴、绘画等多种手段,将纸材制作成人物、动物、植物、服装等多种形象。其造型丰富、手法简洁、趣味性强,不仅能有效启发小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更能促进其手脑协调能力的发展。此外,折纸手工易于与其他学科相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艺术素养。得益于材料易获取、成本低廉且安全等优势,折纸已成为一种极具实用价值的美术课堂教学方式,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有效促进其创作思维的开发。
二、观察与思考,在创作中激发想象力
在美术学习中,观察是指学生对图像的认知与思考,即通过理解图像的内在意义来进行学习和欣赏。在折纸手工教学中,可利用直观图像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养成关注细节的观察习惯,这有助于学生在折纸过程中更好地解决问题。
单一的折纸手工课程易显得单调,可能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升教学效能与吸引力,可融入其他艺术元素,如将绘画、粘贴、超轻黏土等元素与折纸有机结合。这种方式既遵循了基础的折纸方法,又增添了趣味性,使折纸手工不再单调。
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好奇心强、想象力活跃、敢于尝试。基于此,在教学中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环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比赛、游戏中感受折纸手工课的乐趣。
例如,在“户外折纸飞机”的教学活动中,其基础折法简单易掌握。在学生掌握基础折法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改变飞机造型,使其外观更加美观且富有创意。接着,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让纸飞机飞得更高、更远。折纸完成后,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为纸飞机手绘图案和色彩,并为作品命名。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充分发挥了其思维创造能力,实现了折纸手工与绘画的完美结合。
此外,可设计“我是小小飞行员”户外竞赛活动,以增强趣味性。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飞行距离比赛,并奖励获胜小组。这样的活动不仅深化了折纸手工的意义,还在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其自主探究能力。
三、引导与创新,不断学习与进步
美术课堂教学的意义并非简单复制,而是引导学生经历“学习→审美→创新”的过程。传统的折纸教学模式往往是让学生模仿教师或按照既定的折法进行学习,这种程式化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寻找灵感,并将其融入折纸创作中,赋予作品新的生命与活力。那么,教师应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呢?
第一,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中对手工制作的解读与分析,并将其中的要求与所学知识落到实处。
第二,鉴于折纸教学缺乏系统的教材,教师可利用书籍和网络等渠道收集、整合资料,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逐步构建一套适合小学生学习特点的折纸教学体系。
第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折纸教学的效率。相较于书本上的静态图片,多媒体展示的图像更加直观清晰,更易于学生理解复杂的折纸步骤。配合动画演示,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注意力集中,同时减轻教师重复示范的教学负担,使折纸手工学习更加系统化。
第四,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教师自身也应不断学习新的折纸知识和技能。当今网络资源丰富,教师可以便捷地了解和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折纸技术。教师可以整理相关内容,制作教案,将优质课程应用到教学中,开阔学生的眼界,发挥折纸手工的艺术魅力。
四、实践与思维,在实操中积累经验
在折纸手工教学中,当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作品,并融入想象进行创作时,其自豪感和学习兴趣将显著增强。要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有效开展艺术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感受折纸的独特艺术魅力,从而激发其深入研究的兴趣。其次,学生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和经验。折纸过程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手部肌肉和脑部思维,还能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实现“做中学,玩中学”的效果。最后,将绘画与折纸有机结合,制作出完整的艺术作品,并以展览的形式展示出来,不仅使主题新颖且富有艺术感,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绘画水平。
例如,在“折纸小汽车”课程中,为增加趣味性,可将传统的折纸手工转变为折纸手工画形式,让学生先给小汽车设计图案和颜色,粘贴在纸上,再围绕小汽车绘制背景(如公路、红绿灯、楼房、山脉等),甚至可以创作一些小汽车的故事。小学阶段应大力倡导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活动。若只动手不思考,思维就会停滞不前,学生只会刻板地折叠,感觉单调乏味。只有不断地思考与创新,才能挖掘学生的潜能,促使其尝试多种方式制作,使折纸手工的学习得以延续,作品才更有生机。
五、结语
在折纸手工制作中,学生学会了用心感受和大胆创造,他们的思维能力在动手实践中得到提升,从而激发了折纸手工的创作热情,使折纸水平有了显著进步。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天资以及审美能力各异,这种差异在折纸手工课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增强自主性和实践性。教学评价在这一过程中至关重要。评价学生的折纸作品时,不应简单地以好坏为标准,而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对学习折纸手工的兴趣更加浓厚。
参考文献:
[1] 郑允超.折纸艺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华夏教师,2019(1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