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结合 五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引导下,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文学与教育学院(以下简称“文学与教育学院”)以“学科竞赛+”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融合理论与实践,推动学科竞赛与教学改革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科竞赛”为核心的“四轮驱动”机制。文学与教育学院以“学科竞赛+”驱动机制为核心,结合教育协同和能力本位教育理论,遵循OBE教育理念,构建“四轮驱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一、“四轮驱动”的人才培养机制
遵循“三结合 五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文学与教育学院在“学科竞赛+”下构建了以教学改革、师资建设、校企合作、“双创”教育为路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四轮驱动”机制,以支撑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应用型高校办学理念及目标。
(一)学科竞赛+教学改革。文学与教育学院构建“学科竞赛+”综合体系,把学科竞赛融入教学,推动教学变革与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完善竞赛体系,提升学生专业综合能力。采用项目驱动式学习,教师以竞赛需求优化课程,融入竞赛元素,结合在线平台和课程改革强化实践。通过“日常训练+学科竞赛”的方式深化学生知识理解与创新能力,让学生参与科研和教学改革项目,构建“教、学、赛”三位一体新型教学模式。
(二)学科竞赛+师资建设。在“三结合 五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将师资建设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为满足“学科竞赛+”体系需求,文学与教育学院组建专业化竞赛指导团队,通过培训教师竞赛技能(如文学评论、诗词创作等)、鼓励教师参与竞赛实践与学术研讨、搭建教师交流平台,促进经验分享与合作。制定激励政策,将竞赛指导纳入教学工作量、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并设立“优秀竞赛指导教师奖”,表彰和奖励表现突出的教师,全面提升竞赛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学科竞赛+校企合作。文学与教育学院与教育、文化产业等企业深度合作,建设实践平台,开展科研与育人项目,实现资源共享。企业参与竞赛命题与指导,推动成果转化,增强专业教育的应用性,促进校企协同育人。
(四)学科竞赛+“双创”教育。文学与教育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公共课+专创融合”课程模式,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必修课引导学生理解创新创业理念,结合专业课提升社会适应力,并鼓励参与项目孵化,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二、“学科竞赛+”应用型人才培养驱动机制成果
(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文学与教育学院秉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理念,构建全面竞赛体系,将竞赛纳入日常教学与素质评价,搭建多样化实践平台。近三年,“双创”活动覆盖率达90%,获奖人数持续增长,学生通过竞赛强化专业理解和创新能力。
(二)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校企合作是推动创新型人才培育的关键,通过深度合作,校企共建实践平台,实现竞赛成果产业化,形成“一学院一赛事”“一专业一精品”育人模式。学生在企业项目中积累实践经验,提升创新意识。企业通过参与赛事,共享资源,实现多方共赢。
(三)推动民办教育改革。“学科竞赛+”模式为民办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通过竞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优化传统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文学与教育学院将竞赛融入课程改革,采用项目式、案例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实践能力。
三、结语
“三结合 五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下的“学科竞赛+”人才培养模式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推行“四轮驱动”人才培养机制时,在竞赛组织、资源整合、评估体系、成果转化等方面也面临挑战。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持续增长,“三结合 五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理念下“学科竞赛+”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更广阔和深远的探索空间。
本文系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中心2024年度步长教育研究专项项目“‘三结合 五赋能’背景下‘学科竞赛+’应用型人才培养驱动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BCJY20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