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创新创业+数智化”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药学院 朱周静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作出了重大部署。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依托人工智能、云平台等数字技术,深入整合教育教学大数据,实现教育教学的主体多元化、方式科学化、流程可视化、决策精准化的教学模式。大力建设和完善数字化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实践型、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改革举措
  在“双创”背景下,以药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为抓手,从数智化平台建设、数智化课程体系建设、数智化第二、第三课堂、教师数智化素养提升4个方面进行改革,形成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药学院(以下简称“药学院”)的“双创”数字化实践教学体系。
  (一)药学类数智化平台的建设
  1.虚拟仿真教学平台
  建立了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包含中药制药虚拟仿真系统、化学合成药虚拟仿真系统、固体制剂虚拟仿真系统、大输液剂虚拟仿真系统4大类3D操作系统;搭载了5个项目的制药单元操作DCS系统;还包括CAD工程制图软件、创新创业虚拟仿真软件等系统化的药类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可进行药类生产的3D全景实况的虚拟操作,含工程设计、厂区漫游、设备仿真、工艺仿真、生产操作仿真、在线考试、系统管理7个模块,涉及60个生产工序,可充分对接、全景模拟各类制药生产过程。
  2.数字标本馆
  药学院中药标本馆打造的智慧标本馆,借助人工智能、AI技术,依托数据库、网络和多媒体展示等,采用投影、录像等手段,使馆藏标本以生动的画面形式呈现,色彩绚丽多姿,错落有致,互动加强,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数字标本馆为药类专业的数智化实践教学提供了广泛的、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也实现了收藏数字化、操作电脑化、传递网络化、资源共享化和结构连接化。
  3.智能制药车间
  针对药学类专业,建立以智能制药设备为主体的中试级别智能车间。以中药提取、纯化、浓缩、干燥等工序为主的中药前处理工段为切入点,包含设备主体、信息采集反馈系统、中控室等核心部分,使教学前沿化,人才培养技能化。教师也能利用智能制药车间开展前沿的科研项目,推动产学研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4.数字化实践教学管理系统
  全面展开实践教学数智化管理系统。如实践课程在线登记管理、开放实验室申请预约、物料及耗材申领、实验室资产管理、实验室安全培训考核等,实现实践教学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利用率、安全性。
  (二)数字化课程体系建设
  1.数智化实践课程体系
  以《制药工艺学实验》牵头,重组了以虚拟仿真项目为主体的课程内容,编写课程标准、更新数字化讲义、建设机考考核模式、编撰课程档案,实现内容全面化、项目模块化、工艺智能化、考核精细化等特点。开设了课程的学习通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料、操作性实验视频、线上过程考核、拓展链接区、优秀数字作品展示区等,丰富数字化实践课线上平台。同时也将虚拟仿真项目和软件拓展到《药剂学》《制剂工程》《化工原理》等课程中应用,形成了虚拟仿真数智化课程群。开发了用于生产实习、综合实训的虚拟仿真备用方案,实现了药类课程的数字化实践课程体系。
  2.数智化考核模式
  在新的虚拟仿真实训体系下,建立数字化评价体系。
  机考具有灵活性强、可重复度高、独立性强、数字评价智能便捷、成绩更新快反馈等优势,增强学生内驱力。
  对于实操性实验,除了传统的实验报告以外,增加实验视频录制、数字化实验报告等过程考核方式,发挥当下学生应用数字资源的特长,契合时代发展需求和趋势,培养数智化业务能力。
  3.采用并建设数字化教材
  优化自编实践教材及自编实验讲义的数字属性。如发放电子版教材链接、建设3D动画模型、设置在线模拟、嵌入习题小程序等,强化工具逻辑,注重技术赋能,体现实践类教材的数字属性。
  4.“码”上行动
  在植物、设备、药材、仪器、楼宇上张贴二维码,进行“扫一扫”窗口建设,通过扫一扫,识别植物种属、品性、药用成分;辅助药材鉴定、含量测定;呈现化学药物3D模型翻转;学习设备原理及操作视频;浏览安全防护器材及应用方法;展示实验实训室功能、设备及管理信息等。实现实践类课程学习的及时性、便捷性和高效性。
  (三)第二、第三课堂的数智化改革
  拓展数字化第二课堂。开展“智能制药、数智领航”DSC操控技能竞赛,带领学生参加“新文科”创新设计竞赛,指导学生参加天然药物微视频大赛以及各类线上线下的比赛活动,充实具有创新思维的数智化第二课堂。师生共创《芳香手作工作室》,线下线上运营,实现第三课堂的突破。同时开启了抖店、团购等线上运营模式,提高了实践课程的理实结合、专创融合、美育劳育共创、数据销售的“双创”特色的第三课堂。
  (四)数智化师资培训
  深化教师数智化能力提升的培训。如,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视频剪辑制作专项培训、虚拟仿真软件操作培训、实践教学管理系统使用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等。
  三、总结
  本课题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以医药类课程体系为对象,结合行业智能化发展特征和信息化教学模式发展,建立和完善数字化实践教学体系,从数智化实践体系、数智化课程体系、数智化师资提升体系几个角度着手进行建设规划。落实了产出导向的应用型教育,提升了数智化教学水平,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内涵化教学质量提升有重要支撑作用。
  本文系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中心2024年度创新创业专项项目“基于数字化背景下药类专业双创教育实践体系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CXCY202403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