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现代制药企业对工科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优秀应用型人才。制药工程专业开设的实践性课程,直接为企业培养实用性人才,从新质生产力视角出发,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性课程教学探索十分必要。
本文以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性课程为例,探究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模式。
一、目前产教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平台未充分发挥产教融合优势
制药行业发展迅速,需要教材和课程反映行业最新的发展和趋势,但实际情况却是资源共享渠道不畅、资源浪费等,未进行智库建设与整合。
(二)教学模式未充分融入产教融合理念
传统教育模式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在实践教学方面开放性实践活动较少,学生对制药工程实践的理解和认识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或比较浅的实践层面,未能与职业特点有效结合。
(三)师资队伍建设未充分引入产教融合机制
目前专职教师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理念理解不深入,未形成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意识。
二、产教深度融合解决方案
(一)对接行业发展需求,重组课程体系
课程团队走访制药企业,对接区域产业链发展需求,重组课程体系,携手企业共推课程开发建设。
(二)引导企业参与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1.建立优秀企业导师人才库。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药学院(以下简称“药学院”)邀请制药企业的行业专家走进课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材料、建立教学全环节管理与考评机制的同时,深度参与课程教学,如进行智能制药技术的专题讲座,讲授企业中药绿色智能化技术创新与实践思考,传授最真实的工程化素材,缩短学生与真实岗位的差距。
2.与企业专家联合撰写课程资源。与企业资深人士合作收集行业案例、编撰实验讲义,展现了企业实际生产场景中集成化、自动化及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前沿技术和设备等,实现了与实际生产的无缝对接。
3.校企共享实验室等实践场所。药学院与步长制药合作建立了智能制药车间,可以让老师和学生参与相应的科学研究,同时可作为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块,让学生直接对接智能化生产元素,提高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等。
另外,药学院参考步长制药丹红注射液生产线,引入生产参数、设备等,开发红花中药注射液生产线仿真系统并通过验收。该系统让学生模拟真实现场的操作和智能化控制等,助力其更好地适应药厂智能化生产。
(三)通过“引、送”,打造培育新质人才的多元育人格局
药学院聘用企业兼职教师承担实践课程(如《智能中药技术专题》)的教学教育工作,并对团队专职教师进行培训,弥补专职教师生产经验不足、工程素质欠佳的问题,提升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
药学院选送专业教师到步长制药等行业企业学习,既提升教师专业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等,又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产学研一体化教育理念。
(四)改革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双导师制度优势
充分利用“学校导师+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制度,采用小组讨论、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五)注重课堂内容的延展及教学效果的验证
充分结合第三课堂,对课堂内容进行延展,并验证实践性课程的教学效果。
1.校企深化产学研合作。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绝大多数依据企业实际需求设计,助力学生深入行业开展研究和检验实践教学成效的同时,切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性。论文带教实施校内外双导师制,同时校内外导师依托课题开展相关合作。
2.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药学院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获得企业的资源和资金支持,同时向企业输出专业人才。这种合作关系可以使校企双方更好地了解和适应市场需求,同时可检验实践教学的成效。
3.提供各种实习和实践机会。制药工程毕业班同学赴步长制药进行实习,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获得经验。这有助于学生建立职业体验,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同时,鼓励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入驻创业园项目,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技能,有效提升就业竞争力。
4.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融合。药学院举办了“智能制药、数智领航”—智能制药DCS操控技能竞赛,紧跟行业前沿,深度发展产教研融合优势,制药工程毕业班同学全员参加。该赛以赛促学,强化数智化赋能,不仅助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学科交叉融合能力,更有效检验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的学习成果。
三、实践成效
制药工程专业学生不仅获得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比赛奖项,还实现入驻创业园项目立项,多项成果均说明学生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同时,教师团队获得了《制药工程专业“校企双主体多维贯通”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教学成果奖,《数智化背景下药学类专业新形态实验教学体系创建与实践》省级教改类项目等成果,说明教师团队能力在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能力上实现新突破。
四、总结
本文以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性课程为例,针对目前产教融合存在的诸多问题,采用多种路径,形成了“三层次、四方位”(课前、课中、课后三层次,师资、资源、平台、实施四方位)的特色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实践结果表明,不论在学生培养方面,还是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以上解决方案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系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中心2024年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项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探索——以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性课程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CJRH20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