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引汉济渭
始建于2010年
  2022年2月22日11时20分,随着TBM(隧道硬岩掘进机)刀盘破岩而出,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实现全线贯通。
  秦岭输水隧洞有多难?
  秦岭输水隧洞是引汉济渭工程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亦是人类从底部横穿秦岭施工的首次尝试。该条隧洞全长98.3千米,最大埋深2012米,设计流量70立方米每秒,纵坡1/2500。秦岭输水隧洞穿越地区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常年温度超过40℃,相对湿度高达90%,各类地质灾害综合叠加发生,众多院士、专家评价为“综合施工难度世界罕见”。TBM施工段先后遭遇强岩爆、超强岩爆、断层塌方、突涌水、高温高湿、有害气体等地质灾害数千次。
  针对秦岭输水隧洞超长施工通风难题,该工程创立了完整的超长隧洞TBM法和钻爆法新的施工通风成套技术体系,创造了钻爆法无轨运输施工通风距离7.2千米、TBM法独头掘进施工通风距离16.5千米的世界纪录。
  引汉济渭有多重要?
  我省水资源短缺、分布不均。缺水是制约关中和陕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年均调水规模15亿立方米。汉江水通过秦岭输水隧洞调入陕西关中地区,满足西安、咸阳等城市及沿线地区的用水需求。
  引汉济渭工程途经朱鹮、天华山、周至、黑河等多个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点多、面广、区域生物资源丰富,施工环保管理难度极大。规划设计除综合考虑经济、利用最大化等因素外,把对秦岭生态保护放在首位。为尽可能地避开动物的活动范围,设计团队还对线路进行了局部的改线和优化。
  引汉济渭工程践行“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理念,为了对隧洞施工产生的“排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工程在支洞口建成“沉淀池+过滤池+活性炭”组合的大型水质“净化器”。
  此外,引汉济渭工程采用先进的DH废水循环利用系统,砂石料加工系统实现了“零排放”。通过改造让滑坡体变成水保示范区,废渣回填“造地”、“天眼”环保监控、“朱鹮无人机”突击巡查等一系列创新环保管理模式和高效创新举措,有效降低了水利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玉带穿秦岭,碧水润关中。引汉济渭工程像一条丝带,穿越秦岭连通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是国家水网建设的重要一环,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一个重要补充。
  “引汉济渭工程将是给世界留下遗产的工程,完全可以和都江堰、郑国渠等造福千秋的水利工程相媲美。”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说,工程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之间新增了一条重要的连接通道,穿越了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是国家水网建设的重要一环,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一个重要补充,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支撑和保障作用。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