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实例探究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瑶台小学 邝丽珊
  摘要:本文以“双减”政策为背景,立足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视角,系统探讨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路径。从认真研读数学新课标和教学参考书,到整体规划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模板,再到阐述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策略,详细说明如何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提高其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一、引言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为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教师应依据新课标要求,仔细研究每个单元、每个模块的内容,对单元知识进行整合分析,再将单元作业细化至每个课时作业中,从而设计出具有统一目标、方向和原则的课时作业。
   二、认真研读数学新课标和教学参考书
  数学新课标对课程性质、理念、核心素养培养以及各学段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都提出了具体要求。教学参考书则对每一章节的学习目标、知识结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等进行了详细说明,并针对每一章节的教学提出了诸多指导性意见。教师在开展教学和布置作业前,要认真研读这两类文本,构建“课标理论——教参实践”的双向联动机制,避免盲目布置作业。
  以“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为例:教师需研读新课标中关于“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相关要求,确定本单元作业设计的理论和方向,再结合教学参考书中的教学建议,制定整个单元作业设计的目标。
  三、整体规划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模板
  在完成理论框架建构的基础上,教师要依据新课标和教学参考书的系统性指导,构建具有操作性的单元作业设计模板。在设计“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作业模板前,教师结合本单元信息和各小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单元学习目标制定出单元作业目标,规划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再细化各个课时的作业设计,使其涵盖以下五个部分:作业层次(从基础性作业到提高练习题,再到单元作业分析以及作业评价方式)、作业内容、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评价设计以及作业时长。
   四、小学数学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策略
 
  遵循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要求,教师应依据单元整体目标分析学情,根据不同课时、不同课型,针对性地设计分层分类的作业类型,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
  (一)以单元主题为引领,设计单元作业内容
  在教学本单元“分数与除法”这一章节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作业练习中探究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联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究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如剪一剪、拼一拼、分一分、画一画,借助观察、分析等方式找到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联。教师在巡回指导过程中,启发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层次性的作业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整体探究与思考能力,从而完成单元作业目标。
  (二)巧借“思维图”设计单元作业,促进知识整合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涉及的知识点多且容易混淆,包括分数的意义与分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各个知识点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
  学生借助思维图能够完成对知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将枯燥的书面作业转化为有趣的画图任务,把散碎而杂乱的知识点理顺成系统而完善的知识网。在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后,学生的学习思路变得更加清晰,知识体系更加完善。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以教材设计内容为基础,构建课时作业目标指标体系
  “分数的意义”课时作业目标由基础性指标和发展性指标组成。其中,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属于基础性指标。本课时的基础性知识包括: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其相应的评价指标分为四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而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能力则是发展性指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从渗透对应思想、发展学生数感、建立符号意识、培养应用意识等方面着手。其相应的能力评价指标分为四个层次:领会、应用、分析、创造。因此,构建课时作业目标指标体系,有助于在题目的选编、改编与创编过程中,更加关注题目的科学性、作业结构、类型、时间、难度等关键要素,同时保持教学目标与作业目标、作业目标与作业内容的一致性,切实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四)以学生学情为前提,设计分层作业体系
  1.注重单元联结,统筹设计作业
  在设计作业时,要关注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串联旧知,巩固新知,建构知识网络。“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承接了之前学习的“除法的意义”(二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三年级上、下册)、“小数的意义”(四年级下册),并且为后续学习“分数加减法”(五年级下册)、“分数乘除法”(六年级上册)和“用分数知识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六年级上册)奠定基础。这些知识点之间息息相关,在作业设计时,要从整体出发,体现不同单元的关联性,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的整体性。
  2.注重学科联结,体现融合性
  跨学科融合是指通过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引导学生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尝试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本单元可以结合美术、数学以及综合实践等相关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让学生从兴趣点出发,完成生活化的作业,如制作一份生活数学专题小报。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体会到学科融合的魅力,实现由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的跨越。
   五、结语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应凸显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使知识得以整体化展现,让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化,实现知识内容之间的相互串联,逐层优化学生的作业完成形式,发挥单元作业的价值与效能,更好地促使“双减”政策落地。
  参考文献:
  [1] 刘善娜.单元整体视角下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的设计[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21(10):14—18.
  [2] 陈幼玲.强化整体认知提升思维水平——“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11):88—91.
  

本文系2023年度广州市越秀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双减’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的优化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批准号:越教类[2023]89号)研究成果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