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有报道称,上海一女子练踩趾压板时脚底突然喷血。当事人薛女士表示,自己从网上看到踩趾压板可以助眠,踩了10多分钟觉得挺有效果,15分钟左右突然疼痛加剧。薛女士以为“痛则不通”,忍痛踩到20分钟时脚底突然喷血,这才发现脚底有大面积血泡并且有的已被磨破。  
 指压板如何使用?
  控制好时间和频率,避免长时间踩踏。一般不建议超过20分钟,时间过长会导致足底筋膜过度牵拉,引发足底筋膜炎,出现走路刺痛。
  保持正确姿势和力度,避免用力过猛。重心均匀分布,避免踮脚、单脚跳跃或用力跺脚,力度以轻微酸胀为度。若感到尖锐疼痛应立即停止。切记,疼痛不是“有效信号”而是“损伤预警”。
  选对材质与硬度,优先选“医用级软胶指压板”。表面凸起圆润、密度适中,踩上去有酸胀感但不刺痛。  
以下这些人群应避开
  足部有基础疾病患
  者。脚气(足癣)容易引发糜烂、水疱、脱皮或足底有伤口、鸡眼、骨刺,指压板的凸起会摩擦病灶,加重疼痛、引发感染,糖尿病足患者尤其危险。
  心血管与血管疾病患者。高血压、冠心病、心律不齐者,足底刺激可能导致血压骤升、心率加快,增加头晕、心绞痛发作风险。
  严重下肢静脉曲张、静脉血栓患者。踩踏会加重静脉回流负担,可能诱发血栓脱落。
  孕妇(尤其是孕晚期)。足底对应子宫的反射区受刺激,可能引发子宫收缩,增加早产风险。
  经期女性。经期部分人足底刺激后会加重痛经,建议经期暂停使用。
  3岁以下儿童。足部骨骼、足弓未发育完全,过硬的指压板易导致足弓变形,影响骨骼生长。
  体质虚弱或平衡差的人。贫血、低血糖患者踩踏时可能因能量不足出现头晕、乏力、眼前发黑。
  帕金森病、脑梗后遗症患者。患者平衡能力差,指压板表面不平整,易摔倒导致骨折。 
 警惕3个误区
  “越痛效果越好”。疼痛是身体的“损伤信号”,过度疼痛会导致足底神经、筋膜受损,反而影响走路。
  “只踩指压板就能瘦”。减肥的核心是“热量缺口”(消耗>摄入),指压板无法创造足够缺口,必须结合饮食+运动。
  “受伤后忍痛踩”。若足底出现红肿、水泡,或踩踏后头晕、心慌,需立即停止,严重时及时就医,切勿“硬扛”。  
(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