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杨海琴)10月27日,记者从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今年以来,全省文旅系统以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为目标,深耕8条重点文旅产业链群。上半年,文旅产业增加值占GDP的6.81%,战略支柱作用日益凸显。
  文旅产业基础更加稳固。年初,省文化和旅游厅部署的5个方面52项重点工作任务目前已完成超85%;前三季度,8条重点文旅产业链群总营收预计超7900亿元,同比增长15.82%;省级11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56.62%,“四个一批”入库项目1713个,其中新开工244个、投产95个,项目平均转化率、新开工项目数量、计划完成投资额等指标值均超预期。
  文化创意产业链蓬勃发展。规上玩具企业从45家增加到52家,安康“毛绒玩具产业新都”集聚企业800余家,年产值75亿元;348家非遗工坊中产值超3000万元的有28家,累计带动14.5万余人就业;20条省级商旅名街入驻企业商户超3000家,会展经济产业链集聚企业1200余家;陕体集团、中奥丝路2家链主企业发起成立赛事经济产业链企业联盟,首批加盟企业达150家;出版发行产业链集聚规上企业408家,新华出版、北人印刷、西安印包基地3家链主企业分别实现营收54.29亿元、5.5亿元、1.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87%、3.7%、4.6%;乡村旅游产业群集聚世界最佳旅游乡村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52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名镇171个、乡村旅游示范村284个。
  文旅产业活力持续增强。省文化和旅游厅大力实施“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工程,以《长恨歌》《赳赳大秦》《无界·长安》《延安保育院》《驼铃传奇》等为代表的70余台旅游演艺项目持续释放文旅消费“乘数效应”,每天吸引超过10万名游客观看;“绒馍馍”“秦憨憨”等“陕西好礼”闪亮香港国际授权展,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帝国密码—秦始皇陵》、中国西部AI创新港等数字融合产品激活了传统文旅业态,“游陕西”智慧旅游平台累计服务游客594万人次,实现收入7.2亿元。
  文旅综合效应日益凸显。省文化和旅游厅实施入境旅游奖励,在境内外主要客源地开展线上线下宣传营销活动达50场次。前三季度,全省接待入境游客58.46万人次、游客总花费9.4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5.61%、79.04%,西安位列入境游热度全国前十。前三季度,53场大型营业性演出带动景区、餐饮、住宿等综合消费32亿元。
  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杜金根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出游客满意、百姓喜爱、市场认可的文旅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全力推动文旅产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及具有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