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综合性育人价值。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不仅关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也直接影响国家整体人力资源素质的提升。校企合作模式为大学生劳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平台与资源支持。本文从实施路径与示范效应两个维度,系统梳理现有研究成果,为推动该模式的深化与创新提供参考。  
 二、大学生劳动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路径
  (一)合作模式构建
  1.学校引进企业模式
  该模式通过将企业的部分生产线或实训基地引入校园,实现“理论学习”与“顶岗实训”有机结合。此举既可缓解企业场地不足的困难,又能弥补学校实习实训设备的短缺,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与产学研协同。例如,部分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建“校中厂”,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生产环境中提升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2.工学交替模式
  该模式借助工读轮换、半工半读等形式,实现学生学习与劳动实践的交替进行。学生在企业接受岗位培训的同时,在学校完成理论课程学习,促进知行合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我国部分应用型高校也正在积极推进相关实践。
  3.校企互动式模式
  该模式强调校企之间的深度互动与人员互聘。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及原料,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专业教学;学校则协助企业开展员工培训,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双向赋能,形成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可持续合作机制。
  (二)课程与教学体系改革
  1.课程体系构建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劳动教育课程应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校应结合企业需求与行业标准,系统构建起劳动精神培育、职业技能训练与行业认知拓展的综合育人体系。例如,通过共同开发课程、共建教学资源库等方式,将企业的真实案例与先进经验融入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现实针对性和应用性。
  2.教学方法创新
  积极推行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实训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利用虚拟仿真、VR等信息化手段,再现真实劳动场景,提升教学直观性和互动性。同时,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生产、运营与管理等实践环节,切实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三)师资队伍建设
  1.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建立健全教师企业实践机制,鼓励教师定期赴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掌握行业前沿技术与管理理念,不断提升实践教学水平。例如,推动近百名教师进企业实践与近百名企业专家进校园授课,实现校企人力资源双向流动。
  2.推行企业导师制度
  聘请企业优秀管理者和技术骨干担任校外导师,参与学生职业规划、实习指导和就业推荐,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深化行业认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有效提升其职业适应力和竞争力。 
 三、大学生劳动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示范效应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校企合作劳动教育帮助学生切身体验劳动价值,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职业态度。通过企业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实用技能,提高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综合素养,还可提前适应职业环境,拓宽就业渠道,显著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该模式促使学校更加关注企业需求和行业标准,进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与职业素养培育,更好地契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企业资源与标准的引入,有力推动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提升了育人实效。同时,校企合作也为学校把握行业动态、推进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对企业而言,校企合作劳动教育有助于遴选和培养符合企业文化的专业人才,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对产业而言,校企协同开展技术研发与攻关,能够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加快产学研用融合,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四、现有研究综述
  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已引起学界广泛关注,在合作机制、课程改革与师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然而,现有研究仍存在一些明显不足:一是对实施路径与示范效应的系统性和实证性分析仍显薄弱;二是针对不同高校类型、不同学科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缺乏分类探讨与差异化策略;三是尚未建立科学有效的劳动教育合作成效评价体系。  
 五、未来研究方向
  基于当前研究的不足,未来可在以下方面进一步深化探索:
  结合院校定位与专业特色,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与对策研究,通过案例比较与实证调查,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式。
  构建多维度、可操作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对学生劳动素养、职业能力和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评估,依托评价反馈推动合作模式持续改进。
  拓展示范效应的研究视野,关注校企合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效能,以及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外部效应。  
六、结论
  大学生劳动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在促进学生发展、推动教学改革与服务社会经济等方面已显示出重要的示范意义。但目前相关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实施路径的探索与示范效应的挖掘,以推动劳动教育在校企合作框架下的制度化、科学化和长效化发展。  
 
本文系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中心2024年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项科研项目“校企合作框架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与模范效应研究”(项目编号:BCJY20241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