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心脑血管最怕忽冷忽热

  低气温是对全身器官的一场考验,有些器官特别怕冷,甚至因此患病。
  低气温之所以会增加心脑血管事件,是由于寒冷会使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冠脉血管阻力增大,造成血压升高、心肌缺血缺氧等。同时,寒冷可通过诱导交感神经兴奋、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使机体供能不足,增加心脑血管负荷。寒冷还会使皮肤温度下降,心脑血管反应增强,激活交感神经介导的血管收缩反射,使得收缩压平均升高5—30毫米汞柱,舒张压升高5—15毫米汞柱。在血压升高的刺激下,原来硬化脆弱的小动脉会承受不了强大的内压而被“引爆”,从而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低温导致的死亡多发生于老年人,可能与其心脑血管系统较脆弱和体温调节功能受损,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多有关。加上老年人并发症较多,可能进一步促进感冒易感性,引起病情加重。气温降得越低,发生心梗的时间越紧急。在温度极低时(<0℃),患者可能当天就会出现心梗,还可能引发房颤、缺血性心肌病。气温每下降10℃,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就会增加13%,冠心病事件和死亡率增加11%。
  除了冬季气候寒冷,夏季猛然进入空调房、用凉水洗澡、食用大量冷饮等,也会增加心脑血管事件。这种骤然的温度调节,会使心脑储备功能差的人很难适应,忽冷忽热的温差急剧变化会引起血管不断收缩和扩张,导致血压变化,引起循环障碍,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病。
  为了防止低温和冷热交替给心脑血管带来的伤害,大家需要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加以防范。
  衣。冬季外出前要看下天气预报,根据室外温度选择适宜厚度的衣物,戴上帽子、围巾和手套,以保持皮肤持续温暖。夏季进入空调房时,身边最好放一件长袖薄开衫,必要时穿上,避免着凉。
  食。饮食应清淡少盐,多吃果蔬和粗杂粮,保证每日饮水量,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夏季大汗淋漓时别猛喝冷饮。
  住。处于非供暖地区的家庭,冬季可使用空调、加热设备等,提高室内温度。夏季空调温度不宜调得太低,最好保持在26℃—28℃。
  行。冬季日出晚,日照时间短,对比夏天同时段空气含氧量较低,太早外出晨练容易造成血液供氧不足。建议老年人将晨练时间推迟到上午10点左右或下午。
  

(潘文志)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