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寻医问药
镇静催眠药,是天使还是魔鬼 ?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中国有45.4%的被调查者在过去1个月中曾经历不同程度的失眠,成人中符合失眠症诊断标准者高达10%-15%,且呈慢性化病程。失眠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解决失眠问题,镇静催眠药应运而生。
  镇静催眠药有哪些?
  镇静催眠药根据其对γ-氨基丁酸受体(GABA)激动的选择性,分为苯二氮卓类药物、非苯二氮卓类药物。
  苯二氮卓类药物就是大家熟悉的“安定类药物”,根据作用时间分为长效、中效、短效三种类型。长效的有地西泮、氟西泮、氯硝西泮、硝西泮等;中效的有劳拉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等;短效的有三唑仑、咪达唑仑等。
  非苯二氮卓类药物是第三代新型镇静催眠药物,包括唑吡坦、右佐匹克隆、佐匹克隆、扎来普隆。因它们的英文首字母均为Z,故常统称为“Z药”。与苯二氮卓类药物相比,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起效速度快、副作用小、安全系数高的特点。
  镇静催眠药是天使还是魔鬼?
  随着失眠发病率的攀升,服用镇静催眠药的人数也在增加。在医疗机构中,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因其出现依赖、耐受性增加的风险相对较低,肌肉松弛作用弱且半衰期短,次日残余效应小等特点,成为医生常用的处方药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镇静催眠药“既是天使也是魔鬼”。
  明明是用来改善失眠的“良药”,为何会成为毒品呢?国际禁毒公约规定的受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指出于非医疗目的、而反复连续使用能够产生依赖的药品。非苯二氮卓类安眠药物在合理使用时,是一种有效药物,但由于这类药物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镇静和催眠效果,就会被人滥用以减轻焦虑或应对压力。
  特别提示
  长期、过量服用非苯二氮卓类安眠药物可能导致药物中毒,症状包括:
  昏睡:如反应迟钝,难以保持清醒。
  呼吸抑制:呼吸变慢、变浅或不规律,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呼吸暂停。
  心血管系统受损:如心率减慢、出现低血压等。
  意识障碍: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记忆受损等。
  消化系统不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
  使用注意事项
  根据《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患者应遵循“按需、间断、足量原则,同时兼顾个体化,从小剂量开始”。小剂量指治疗有效的最低剂量;按需、间断指无需持续用药,可以间断给药;疗程小于4周可持续用药;超过4周需重新评价。 

(李钰)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