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旅行高峰来临,高原的壮美风光与独特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然而,无论健康状况如何,高原反应都是高原之旅必须警惕的风险,此前不乏因此不幸身亡的病例。
专家表示,大多数普通人遇上的“高反”都是急性高山病,虽然程度较轻,但其带来的头痛头晕、乏力恶心、食欲减退、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通常都是一次性的。
什么样的海拔算高海拔,有没有一条“海拔警戒线”?专家指出,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出现高原反应的海拔并不一定相同,但所有非高海拔地区的人一旦进入超过海拔2800千米的地区都应该放缓自己的运动量。
温馨提示:
专家指出,“逐渐适应”“缓慢爬升”很重要。缓慢提升海拔有助于机体逐渐适应低氧环境,降低高反发生率。也可以选择前往海拔3000 米以上地区时,先在2000—2500米的中等海拔地区停留至少1天,再前往更高海拔区域。
其次便是氧疗。轻微高反通常在症状出现后的一两天内好转。出现高反后,有条件者应尽快吸氧。但如果在同样的高度下氧疗不能缓解,需立即下高原,尽快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专家建议,高原旅行途中还可以备一些如红景天、丹参等中药,但需在中医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同时,备上一个指脉氧仪进行监测也是不错的选择。
(吕彦霖)